東南亞走讀 巷弄篇

台北 啊嗚啦大冒險 台北車站印尼街區

印尼移工的啊嗚拉聚會

在一週的尾聲來到北車,總是能看見不少停留在此的印尼移工,這些移工們趁著為數不多的休假日相聚在「啊嗚拉」。「啊嗚拉(aula)」就是印尼語的「大廳」,在這裡,他們拍照、聊天、視訊,或是到附近的印尼街享用家鄉菜、上美容院、寄包裹給家人、買補給品給自己,透過各種方式享受難得的自由時光,然後到了太陽快下山的時刻,聚集的人潮才又漸漸散去,準備重返各自的工作崗位,直到下一次再相聚的時刻。

印尼街的形成

在北平西路一帶逐漸成為人們口中的「印尼街」之前,這些東南亞商家過去原先是聚集在台北車站的二樓,一直到微風廣場進駐後,由於消費風格的轉變,這些商家也就紛紛另尋他處,而其中一部份以印尼為主的店家最後選擇落腳於北平西路。如今每到週末前往此處,總是能看見許多印尼小吃攤、雜貨店、家具店和美容院等各式商家以及來自四面八方的移工們,為這條短短的、看似不太起眼的北平西路注入了帶有印尼家鄉特色的生命力。

北 中山北路菲律賓街區

休假日的自由空間

許多信仰天主教的菲律賓移工經常在假日前往聖多福天主堂進行彌撒,這間最初為服務周遭美軍機構而建立的教堂,如今則轉變為移工們的信仰中心。不僅有菲律賓籍神父進駐,還能看見屬於菲律賓天主教信仰的特有文化⸺黑耶穌像。而在教堂後方不遠處,還有一座雙城公園,在過去社群媒體不發達的時代,這座不大的公園提供了移工們在休假日得以相約聚會的場域,除了朋友間的聊天小憩外,還會有各種興趣社團,如詩作、攝影、繪畫等,藉由在這座公園的相聚,讓移工們能逐漸發展出具有不同特色的聚會。

走進東南亞超市⸺ EEC

若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台灣每間EEC販賣的商品會有些差異,主要是為了因應不同地區的客群。走進EEC,可能還會看見架上擺放著特別大包的食物,因為移工們能放的假不多,而大包裝可以滿足一次性補充的需求。除此之外,移工們也喜歡在超市裡買盥洗用品,外包裝乍看和台灣常見品牌差不多,不過味道就不太相同了,許多菲律賓人不習慣台灣洗髮精的味道,因此會特地來EEC購買他們熟悉的盥洗品。

滿足各種需求⸺金萬萬名店城

過去是舶來品集散地的金萬萬,如今成為了菲律賓商家的聚集之處,兩層樓的商場除了常見的雜貨、餐廳、通訊行外,還有理髮廳。有些理髮廳會招募移工,提供他們免費學習一技之長的機會。另外在這裡賣最好的商品之一非球鞋莫屬了,移工們不僅買給自己,也寄回家鄉送給家人。而由於菲律賓社會有不少買賣二手衣的風氣,因此二手衣店舖也很受歡迎。

新北 中和緬甸街區

緬甸華僑的到來

中和華新街又名「緬甸街」,聚集了過去從雲南撤退到泰、緬的軍人,以及1960年代後為走避政治經濟動盪不安、排華事件的緬甸華人,彼此聚居在此,形成了完整的緬甸生活圈。舉凡宗教、飲食、生活所需都可以在這條街上滿足。緬甸人信奉上座部佛教,在緬甸街四周有多間佛堂,重大節日會請緬甸的師父來臺灣,其中華新街192巷32號的新佛堂,則是有緬甸的住持常駐。

緬甸飲食特色

緬甸在飲食上,受到中、泰、印度三大菜系影響,有油、酸、辣等特色,香料的使用複雜又豐富。店面常見的稀豆粉、碗豆粉與炸豆粉是碗豆的三種常見做法,幾乎每道菜上都會灑上香菜提味。街上餐館除了緬甸料理,還有港式飲茶、雲南料理,菜單如同居民的身世,複雜卻和諧。緬甸街上常見奶茶店,點杯奶茶就可以閒話家常好一個下午,飲用熱奶茶是在地人的習慣,也可以搭配甜或鹹口味的印度甩餅;雜貨店內也能找到沖泡的緬甸奶茶包,把甜蜜帶回家。

台北 木柵越南街

成為記憶的安康市場

臺北市文山區的安康社區,是政府第一批規劃給弱勢族群居住的平價住宅 ; 越戰結束時,大批越南華僑移民來臺灣,其中許多人被安置在安康社區。圍繞社區形成的安康市場中,一個個寫著越南文的招牌與地景,都是移民的重要寄託 ; 後來安康市場因為附近市場競爭激烈、土地規劃等需求而關閉。

文山區小越南的多族裔風景

現在的文山區,巷弄間仍能發現東南亞食品店的蹤影。木新市場室內外都有擺著密密麻麻香料、調味包、零食飲料的東南亞食品店。走到室外的市場,一間沒有招牌的越南早餐店早上六點就開始營業,菜單每天都換,也寄賣著姊妹自己做的甜食或飲料。早餐的份量和午餐一樣大,供應給從事體力工作的客人。之後到木柵市場的文如食品行,它是臺北市第一家越南商店,在安康市場關閉後遷至此,身為柬埔寨華僑的老闆娘,流利切換不同語言招呼客人。除了移民,人數漸增的新住民與移工也是店裡尋覓家鄉味的常客。

台中 畢拉密大冒險 東協廣場街區

誰的東協廣場?

臺中綠川在整治後雖然吸引許多臺灣觀光客,卻減少了移工可以使用與坐著息的空間。而移工口中的畢拉密⸺東協廣場前的金字塔,原先也沒有座位區後來有了座位,成為移工們辦活動的場地,現在又因為疫情而掛上封條。

印尼移工的一日生活圈

印尼有超過80%人口信奉伊斯蘭教,除禁食豬肉外,可蘭經對飲食的規範,從可食用的種類到宰殺的步驟都有規定;為了保持食物的純淨,印尼餐廳全都開設在廣場外的街上。廣場內則是能在CLC等超市找到印尼食品,以及印有印尼蠟染Batik圖紋的服飾。

移工的休假十分珍貴,因此能一次滿足食衣住行育樂需求的複合式店面十分常見。尤莉印尼小吃店的一樓為餐館,二樓空間會給移工辦活動使用,例如移工情侶會租場地舉辦儀式婚。瑪利亞印尼小吃店的老闆娘是蘇門答臘巨港的華人,菜單寫的mie就是閩南話的麵、pan tiao是粄條,餐點比起其他地方也有更多海鮮,像是各種魚丸料理。

來自泰國的風味⸺泰式烤蛋

位在東協廣場旁土地公廟一側,有間泰國燒烤店,店裡販售著三顆一串的烤蛋,而烤蛋的烹調方式很特別,先將生蛋戳開一個小洞,蛋液倒出來混合均勻並簡單調味後再倒回蛋殼內,先蒸熟然後接著拿去烤,如此一來便大功告

成。撥開來後會發現顏色比一般的蒸蛋來得深,吃起來蛋香濃厚,調味恰到好處。

舉足輕重的 Big King 超市泰國區

走進 Big King 的泰國區,除了較廣為人知的媽媽牌泡麵外,若想來杯泰式奶茶,也能買到泰國的茶葉以及煉乳可以做搭配。另一方面,在這一區還能找到許多東南亞菜餚常用到的香料,如羅勒葉、香茅、羅望子等,超市所供應

的各種香料不僅會引起想嘗試做泰國料理的顧客前來挑選,甚至在東協廣場內的餐廳員工也經常直接上門採購店裡所需的調味料,而不是

向供應商訂貨,由此可見超市的存在不只作為觀光客容易親近的空間,對鄰近的店家們來說同樣是重要存在。

泰國商家在東協

過去台灣人漸漸退出、東南亞店家陸續進駐的第一廣場時期,由於當時在台移工主要來自菲律賓和泰國,因此進駐的商家也以服務這些移工為主,餐廳方面更是以泰國餐廳居多。然而後來泰國勞工數漸漸下降,需求客群隨之減少,這些餐廳也陸續消聲匿跡,如今再走進東協三樓,只餘兩間泰國餐廳。不過即便泰國勞工數變少,泰式料理對台灣人、對其他東南亞國家的人來說知名度也始終不減,因此有時經過這裡的泰國餐廳時,依舊能夠觀察到越南、印尼等移民工們前來用餐。

東協廣場的由來

舊稱「第一廣場」,更早之前是第一公有市場。曾有段時間這裡是眾人眼中的黃金地段、高級購物廣場,然而在週遭一次次大火及衍生而來的都市傳說籠罩下,最終走向沒落。被遺留下來的這些空間,後來慢慢成為了東南亞商家的落腳之地,移工也逐漸聚集於此處。2016年,台中市府正式更名為「東協廣場」。

越南商品一探究竟

Big King 超市以不同國家做分區,而在越南區的架上,也可以找到不少深受越南人喜愛的商品,像是家鄉盛產的腰果、越式餐廳隨處可見的辣椒醬、拿來配咖啡的鐵罐裝煉乳、以及泡越南咖啡不可少的滴滴壺等,若來到此處看見琳瑯滿目的越南產品又不知如何下手時,也許可以先從這幾樣開始試試。

來自河內的美食⸺越式米線拼盤

走進東協旁成功路上的越南餐廳,可以找到米線拼盤的蹤跡。這道來自河內的佳餚,由竹簍盛裝著米線、炸豆腐、內臟、脆皮五花以及滿出來盤外的生菜等多樣食材,正中央則擺著一碗蝦醬,如此豐盛的拼盤是來用餐的客人們必點的料理之一。當然,也少不了來上一杯用滴滴壺沖泡並配上煉乳的越式咖啡。

臺中東協廣場-花花草草吃了東協廣場

以認識植物展開的文化之旅

東南亞料理除了口味上各有各的特色外,選用的食材、蔬果也有許多是不會出現在臺灣菜當中的。過去東南亞蔬果多要冷凍進口,現在隨著新住民人數增加、臺灣人對東南亞料理的興趣漸濃,更多植株被在地栽培,新鮮現採的蔬菜變得更加普遍。此外,這些植物甚至被運用在更多意想不到的地方。

東南亞植物的使用指南

從東協廣場三樓的Big King出發,可以發現冰箱有臺灣人難以接受的臭豆等植物;二樓的CLC有含荖葉成份的婦潔液等衛生用品,原來荖葉具藥用效果;到了一樓財神廟旁的雜貨店,有滿滿的嫩綠葉菜,像是圓圓短胖的泰國黃瓜。再到外圍的成功路,排滿的青菜讓走道變得擁擠,老闆們大方分享最適合的煮法,像是覆蓋深褐色鬚鬚的椰子,是拿來取椰肉煮湯,大顆的綠椰子才會喝椰子水。而在東南亞料理或甜食中常看到鮮豔的綠色,是斑蘭葉的顏色,其淡淡的芋香也為美食增添獨特的香氣。從越南和印尼做法與口味各異的甜點斑蘭丸子、到印尼珍多冰的Q滑粉條都使用了斑蘭葉去製作。

台南 南洋味市區走讀 台南火車站街區

移工們的臺南地標⸺臺南公園

在異鄉生活的移工,平常在下班之餘的時間非常需要藉由休憩場域社交,而離臺南車站最近的休憩場域⸺臺南公園,發揮了地理優勢。這邊成為在許多南部工作的東南亞移工們放假時的好去處,除了適合照護者與長輩散步,也有許多移工會在此進行野餐、小攤販販售、甚至是許多東南亞行動書店的聚集地。

歡迎所有人的穆斯林祈禱室

因應臺南周遭工廠勞動力需求,作為市中心的車站周遭發展出了許多東南亞移工的文化場域,其中除了各國道地小吃美食外,生活娛樂及宗教也是少不了的。像是位在北忠街巷子裡的印尼穆斯林祈禱室,是在地印尼同鄉會在共同努力募款下合租的一大空間。裡頭除了作為宗教場域,也是許多印尼移工在臺南社交、建立情誼的空間,甚至在各個擁有斜槓專長的印尼移工協助下,這裡曾舉辦多場新人婚禮。雖然作為宗教場所出發,卻是非常歡迎所有人的一個空間,未來他們更是將持續募款,希望在臺南火車站周遭買下一棟房子,讓穆斯林在異鄉有個溫暖去處。

國賓大樓的南洋味

相信臺南人都對車站前佇立的國賓大樓非常不陌生,但如果沒有踏進來,不會知道國賓大樓裡充斥著滿滿的異國風情。除了許多移工聚會的空間外,像是一樓小菲律賓街中的H􏚳􏚱自助餐、各種道地美食、及菲律賓獨有風情店家,都非常值得一探究竟。

印尼經典全民甜點⸺ Mas Joni 曼煎粿

走進北忠街,一台小餐車上滿是黃澄澄的美味炸物;除了販售經典印尼甜點⸺曼煎粿,口感像臺灣傳統美食黑糖糕、如同臺式煎粿一樣包裹著各種不同醬料,像是香蕉巧克力、起司等甜味、又或是包裹著蛋及肉末的鹹式口味,餐車也有販售炸香蕉等經典甜點,多種簡單又滋味豐富的點心,表現出印尼美食濃厚又甜膩的獨特風味。

桃園 中壢火車站東南亞地圖

全台灣各縣市外籍移工分布人數,前三名依序為:桃園市、臺中市、新北市。第一名的桃園市,統計至2017年7月已達11萬6千人,占了全台移工人數的16%,而中壢為桃園市內著名的移工聚集空間,其中又以越南人為大宗。

1981 Cafe

由越南新住民阮世俊開設的越南咖啡廳,座落在元化路上,火車站對面的民宅三樓,店內裝潢風格仿造越南首都河內流行的文青咖啡館,牆壁設計皆為越南移工畫家手繪,窗外望去即是中壢火車站,是許多年輕越南移工喜歡的休憩空間。店內販售許多越南時下流行的咖啡,雞蛋咖啡是招牌,做法是將生蛋白加糖打發淋在熱咖啡上,味道比起奶泡更濃郁,攪拌後搭配咖啡非常順口。

Nông Dân Quận 越南小吃

晚上才開業的越南小吃店,每天聚集許多坐在騎樓小凳子用餐的越南朋友。這裡最受歡迎的料理是河內口味的炸豆腐米線,可以把蝦醬換成魚露,特別的是生菜除了使用常見的大陸妹和九層塔,會放一些特殊的時令葉菜,例如紫蘇葉,搭配春捲、炸豆腐都非常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