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4

每個星期天在臺北車站大廳,和我們顧書攤、宣傳自己、鼓勵借書一樣,也有很多流動攤販在其中兜售物品。不仔細看或許不會發現,但稍微留心就可以發現他們的蹤影。他們用塑膠袋、行李箱、小塑膠盒,裝簡單的藥品、自己做的飲料(例如養生的jamu)或食物(巴東牛肉)以及其他雜貨。
再仔細看,其實有些小販不是印尼人,有個來自越南的姐姐每週都會來,今天還有媽媽是越南人的弟弟,推著高過一半身高的菜車兜售媽媽種的蔬菜,綠綠一車生意不錯,不時要到車站外補貨;也許是被可愛的身影所吸引,連不會做菜的移工姊姊、認不得那些菜的我都好想跟他買,女性移工們慈愛地招手呼喚他,他蹲在地上等待商品被揀選,再裝到塑膠袋中給客人,然後繼續換下個客戶。年紀小小的他,眼神有種直覺跟敏銳,知道誰對他的蔬菜(或是對可愛的他)充滿興趣。
今天有位研究生到攤位上和我們聊天,她研究移工的飲食,找了一位每週都來、看起來有點剽悍的移工大嬸為報導人,在大嬸兜售食物時,警覺地提醒她警察的到來。等值的交易是因為場所而成為犯罪與錯誤,還是因為身份?我不知道,也不能妄言。
另外,今天看到移工有募款活動,他們不會向臺灣人募,於是我主動詢問他們募款的目的。原來是要幫印尼蓋清真寺、幫助沒有爸媽的孩童、給天災的受災戶或傷者幫助。我說他們baik hati(好心),他們謙虛地搖頭,大概回覆說希望大家都能生活的好。後來有位衣服垂墜地把雙手都覆蓋住的移工女生,巧妙地遮住拿著鈔票的手,輕巧地把心意放進捐贈箱,過程優雅又流暢,像曲子慢的舞步。
長工 容
菜販小弟
選了一包菜
「我怎麼都不知道」書攤的知名度還是不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