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
雖然1月1日快過完了但還是先向各位說聲2022新年快樂(ˊ• ω •`)
撒瓦低逼買สวัสดีปีใหม่
= = =
原本想說大家可能昨天跨年跨到很晚所以今天不會想出門,所以也許今天會比較少人,但看來是我想太多了,各位果然不會放過連假的日子外出(ˊ• ω •`)
開門沒過太久,就有兩位客人走了進來,用著我聽不懂的語言在講話。其中一位看起來像是印尼面孔,但說的話不是印尼語,也不像任何一個我比較常聽到的東南亞語言,但卻覺得哪裡怪怪的好像有一些音節很像華語…
就在我心想這兩位應該是外國人時,其中一位大哥就用標準台灣腔的華語向我問了問題,這讓我的好奇心又再翻倍成長。最後我終於忍耐不住,向他們請問了他們是從哪裡來的。
一問才知道,印尼面孔的大哥真的是印尼人,另一位大哥則是台灣人,但兩位是用客家話在交談。
兩位大哥很健談,和我以及另一位長工分享了許多關於台灣及印尼之間的客家文化交流,還有印尼大哥的家鄉山口洋市的客家族群等等資訊。對我來說資訊量有點過大(掩面),但又覺得很新奇想一直聽,我們也一路聊了大概一個小時的天。
= = =
印尼大哥說能在台灣看到有年輕人願意認識東南亞,讓他覺得很感動。這句話讓我當下的心有些複雜,一方面高興說我們書店所做的事真的能感動到來自東南亞的人,但另一方面也覺得很慚愧說我竟然聽不出來他們剛才聊天用的語言是客家話。
偶爾自己心中會冒出一個想法:我現在差不多都可以分辨那些比較常聽到的東南亞語言了,甚至還學了點泰語,可是客家話和各個原住民族的語言我卻完全沒辦法分辨,連自己生長的土地上的語言都分不出來,這樣是不是有些忘記自己的根在哪裡?
相較之下另一位長工就厲害多了,因為懂一些客家話,兩位大哥用客家話講笑話時還能跟著笑,也能分辨得出他們說的不是四縣腔的客語。而我就只能傻站在一旁。
但後來又漸漸覺得,也許不用以這樣的方法來定義一個人愛不愛自己的土地和家鄉?而且如果要先有「顧好自己的家鄉再說」這個先決條件的話,那我想在台灣有閩南主題書店、客家主題書店、阿美主題書店、泰雅主題書店、布農主題書店……之前,我們東南亞書店就都先不用開了w
不過關於對客語和各個原住民族語完全不熟的這個狀況,我覺得我還是必須檢討自己。以為每天都在聽公車和捷運的客語站名廣播就以為自己對客語有概念了的這個想法真的很不可取(
思考著族群概念的長工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