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同事Amber在當代館顧書攤,聊到疫情之前彼此出國玩的情況,聊著聊著喚醒好多記憶,想到最近一次出國去菲律賓宿霧,還有好多事情不了解就回來了,覺得好可惜,希望之後可以再去,了解那個地方多一些。
Amber說在以色列時時常搭便車,當地人也習以為常,甚至會主動詢問要不要搭車。我想起宿霧與薄荷島買街跑的tricycle三輪車,我喜歡到想買一臺,每次都指定要坐在司機的後座,看著他們赤裸著上半身,背上刺著聖母瑪利亞像,騎著車的手指間緊緊夾著找錢用的鈔票,雖然語言不太通,但我總是好奇他們的經濟模式、如何協調車輛、分配客源,乃至他們的價值觀、人生態度,種種都讓我好想了解。
還有跳島旅程中,在一塊淺淺泡在水中的沙地上,有當地人每天開船到這裏,烤海鮮給觀光客賺錢,這樣的經濟模式和生活型態都讓我難以想像。
期望疫情快快好轉,讓好幾年沒回國的移工可以回家,也讓人可以繼續到各國旅遊或研究,試著了解彼此。
長工 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