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 Sat 14:30 2017 勞工影展【會外響應神秘場】閉幕片《水路—遠洋紀行》放映(盧昱瑞導演出席)

2017勞工影展【會外響應神秘場】閉幕片《水路—遠洋紀行》放映(盧昱瑞導演出席)

時間:11/11 Sat 2:30 pm
地點: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新北市中和區興南路一段135巷1號,MRT南勢角站4號出口右轉三分鐘)
講者:盧昱瑞導演
費用:0元

*現場提供免費的開水和賣錢的禾餘麥酒,也歡迎自行攜帶餐飲入場。

 

【關於影片】
水路—遠洋紀行 (Squid Jigging Fishing Boat)
台灣Taiwan / 2017 / BD / Colour / 100min
導演:盧昱瑞LU Yu-Jui

高雄前鎮漁港每年十二月到隔年一月,有近一百艘魷釣船從東經120度航向西經60度,前往西南大西洋漁場的福克蘭群島外海作業,捕釣台灣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阿根廷魷魚,而這段大約耗時35至40天的枯悶航程,被船員們稱之為——「水路」。2015年1月1日,一艘船身長65米,寬11米的900噸魷釣船,從前鎮漁港啟航,將載著60名來自東南亞各國的船員,前往與台灣時差12小時的福克蘭群島外海作業,影片是關於這群海上勞動者的遠洋討海紀行。

Every December to January, almost a hundred squid fishing boats from Ch’ien-chen Fishing Harbor in Kaohsiung will sail from East 120 to West 60 to work at Falkland Islands in the South West Atlantic. The sailing takes 35-40 days and crew members named it “waterway.” January 1st, 2015, a 65 meter long, 11 meter wide fishing boat began its journey to Falkland island. This is a documentary about 60 crew members from south-east Asia to work far away from Taiwan.

 

【關於導演】
盧昱瑞
畢業於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拍攝主題多為高雄海邊的故事。紀錄片作品有《北堤漫遊人》、《冰點》、《尋找五金》等;2010年影像作品〈關於一種揮手告別的姿態—航行三年〉獲得高雄市立美術館頒發高雄獎。2013年出版《打狗漁村》一書,2015年拍攝台灣魷釣船紀錄片。目前仍持續紀錄高雄阿美族船員的生活故事,及高雄海邊的人文紀錄。

LU Yu-Jui graduated from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Studies in Documentary & Film Archiving. The theme of his works are mostly about sea and seashore in Kaohsiung. Works including “Waiting for Fish”, “Freezing Point” and “A New Park”. “About Waving Good-bye—Three Years of Navigation” in 2010 was awarded by Kaohsiung Museum of Fine Arts. The book “Takao Fishing Village” was published in 2013. 2015 he began to film squid fishing boats. He is still working on the stories of Amis fishermen and Kaohsiung seashore.

 

【關於《2017勞工影展》】職業演員-產業變遷中的過勞時代
職業,在小說家和編劇創作裡是人劃分類別中最可靠的標準,它是一種把人們一生光陰導向各種活動的深層慾望,如同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所述,世界上每個演員都彼此相似,願意把自己展示給一個隱名的公眾以至終身。因此,佔據大半光陰的職業與生活有著緊密交織的連結,如果在職業上每個人都是「演員」,以不同的專業面貌得到社會辨識,其中的勞動條件猶如已被設定的劇情、場景、服裝與道具,我們在那人生舞台裡,表演其上旋轉終生,扮演推動社會運轉的齒輪,那麼作為一個職業的演員,在需要被尊重與理解的專業背後,勢必是以更多勞力的付出,才能符合職業的自我認同與社會期待,進而肩負起生活和家計,作為一個稱職的職業演員。

今年的勞工影展以主題「職業演員-產業變遷中的過勞時代」,精選12部國片、11部外片,共23部來自台灣、日本、美國、法國、加拿大、德國、義大利與菲律賓等國的勞動影像,交相思辯過勞所牽涉到的長工時職業、責任制與非典雇用、職場的治理調控、台灣補充性人力的移工處境,與過勞死、職災等潛藏性問題,選片上亦含括新型工會運動、勞動意識覺醒、跨國生產與媒介發聲等面向,試圖藉由影像故事微觀過勞時代的個人心聲,從影展相關展映與座談活動,關懷全球化自由經濟下產業變遷轉型所映照影響的低薪勞動與邊緣工作者。

面臨產業日益變遷的當下,隨著全球化跨國資本移動,以及產業分工、知識訊息和媒介結構的益趨複雜,消費社會裡的產業鏈,在經濟循環下間接造成過勞壓力的一環,我們關心職業演員是否有可能在這過勞的時代裡獲得一絲喘息?而現代社會的職業過勞,涉及「工時」、「壓力」兩大因素,台灣在全球工時統計下已為長工時過勞的前四大國家,尤其歷經早期勞力密集的製造業時代,進入服務業主導的後工業社會,因不同職業結構與產業型態導致的過勞樣貌與程度亦不一而同,必須更謹慎細心的對待。

故本影展分為五大節目單元如下,從數個面向切入影展主題,展映影像,希望帶動相關議題給予大眾關注、思考,甚而行動改變自身過勞狀況。

《職業演員 ‧ 幕前幕後》
職場是人生重要的舞台,本單元呈現職人的幕前專業與幕後辛酸,以劇情轉折讓您看見各種職業人生在大環境下受壓力與長工時所致的過勞時代。

《過勞世代 ‧ 聲影對白》
不再當被用過即丟的人!以日本、台灣和菲律賓的過勞焦點影片,討論產業變遷後服務業為主的當今社會,解析亞洲職場共同面臨的過勞文化因素、心理狀態,和彈性化勞動市場的影響。

《世界劇場 ‧ 搬演人生》
消費世界的血汗產業鏈、年輕人對世界的質疑與探索,到全球化與新自由主義下產業轉型變遷中個人世界的瓦解,反思產業緊依世界脈動卻又低薪的今日,該如何追尋的扣問。

《走過從前 ‧ 邊緣勞動》
您知道您吃的農漁產品多數來自台灣移工種植和捕獲的嗎?回顧產業發展歷史,了解早期原住民與營造工人的邊緣勞動及職安問題,而產業變遷後的當下,移工作為台灣大量一、二級產業的補充性人力,勞動條件依然邊緣。

《生活習作 ‧ 發聲變奏》
從各國爭取薪資與勞動條件的勞權運動紀錄,窺見工會組織的重要角色,以及不同抗爭形式傳播、發聲的可能,這是一齣齣練習發聲、思辨,逃逸失業與過勞壓力等資方惡意剝削的振奮人心作品。

 

【策展人的話】
感謝臺北市政府勞動局的委託與指導,讓社團法人台灣青年勞動九五聯盟承辦2017勞工影展。從加入勞動聯盟這類型的組織開始,到去年參與策展團隊的幕後策畫,和今年的接棒演出,這幾年從九五聯盟得到不少勞動權益上的諮詢協助,我也透過影展再次邀請不少專業的影展工作人員、導演與勞工運動前輩協助,大家一起交換想法與經驗。

談起自身與身旁不同職業親友的過勞情形,以及夥伴們正在協助的移工朋友、關心的原住民議題,總能成為共鳴的話題,我想,那是因為交出漂亮成績單之前,我們往往更重視,勞累與休息的正當性,這也是今年影展希望從微觀個人職業心聲、反思產業狀態出發,去倡導一個以「人」為本的勞動條件及關懷行動,那便是我們愛人的方式,也是這個影展的理念。

相較於台灣其他縣市,台北有為數不少的青壯年聚集,希冀換得夢想一席之地,然而往往在全球化跨國資本移動、現代性消費社會的速成中,面臨資方習於複製的血汗經驗,經濟成長疲弱與經營不善的企業也為省成本,開始模仿非典雇用、派遣、責任制……,讓年青人常常還未來得及得到職場的培育與後續生活保障,即成為崩世代的最佳代言人。

從各樣的新聞報導與勞權事件,我們也看到過勞的社會現象已是台灣特有的產經結構問題,整體經濟循環導致的總工時上升、人力短缺、職災防治與職場環境教育不足,乃至社群媒體科技無縫接軌了生活與工作,在體制調控的「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下,台灣六成的服務業人口與全天候跨國專案/項目服務裡,影響更是不計其數,更晃論完全不在勞基法保障範圍內的人們。

綜合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台灣青年勞動九五聯盟與相關職業健康組織,近年對過勞議題的揭發與職安之倡導,本次影展將再次發掘現象背後的議題與故事,梳理脈絡選片,並透過放映及座談活動讓參與者從中感受、學習、啟發,以「展覽」與周邊活動(書展、街訪、合作放映、留言互動、即興演出……)延伸放映效益與後續關注,並捲動更多人加入一起行動,希望藉由影像讓社會大眾以不同的角度思考自身與勞動、工會及社會運動之間的關係,最後並以閉幕片延續明年度的勞工影展主題,鼓勵華人導演,讓影展內容與民眾生活建立更緊密的連結。

去年我們以「團結」作為解方,今年我們以練習「發聲」作為方向,期待觀眾從觀影映照自身勞動狀態進而勇於述說賦權,一場職業人生與演出生存的交鋒對話,交織你我的勞動記憶即將展開,歡迎您搭上本影展的列車,一起迎向心的方向,將這過勞的時代看透吧!       

2017勞工影展策展人 賴玫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