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5

#書籍推薦
#長工日誌
【你不伸手,他會在這裡躺多久?】
李佳庭
寶瓶文化

過去一陣子時常借住萬華的朋友家,這期間與貧窮、貧窮的汙名等議題離得很近,當時也有多去觸碰 ; 後來搬離了之後比較常在關心移工議題。

但當我看到這本書時還是引起很大的好奇,原因是這本書由社工李佳庭所書寫,如日記、隨筆般生動寫實的文字,讓我一窺社工的工作與日常心情。我其實在想是否要讀社工相關研究所,讀完這本書雖然沒有更確定自己的意願,但是的確更真實地理解這份工作。

作者在這本書當中說了很多實話,無家者可能有懶惰不做事、貪小便宜的,但是她想說的是 : 其實這些也都是人的共相,只是因為今天他們的處境是如此,彷彿這些標籤就可以被貼得更理所當然,然而不該是這樣。無家者成為無家者是生命在各種轉折、選擇下造就的結果,不是單一路徑所致,一個群體有被理解為群體的方便或需要,但不能做為扁平化、單一化無數個樣貌的「人」的偷懶的理由。她理解到每個人包含自己,都可能在生命的波折下成為無家者。

作者在文章裡多次懷疑自己工作的意義(常常有生氣到想掐死個案的心情XD),是否真正幫助到這些人、其實自己永遠無法同理這些個案時如何安慰、陪伴的意義為何等等,但總是在個案與自己閒聊的長串對話中,得到一句「現在有人管我,我很開心」、「那我要把錢交給你,你幫我保管」,讓她知道她的陪伴在個案心中出現了意義,也成功建立起信任,她說是這樣的時刻讓她可以繼續在這低薪、負荷量極大的工作中堅持下去。

裡面有太多太多的反思,都很發人深省。作者雖然已具有社工專業背景,卻也一直一直踏在理解無家者的路上,他們的心情、對自我的感受、我們身為外人的觀點,種種交織在一起,讓她常常發覺自己的盲點,甚至認為自己的想法是否沒有理解個案、不夠專業甚至政治正確 ; 然而她逐漸理解到這才是真實,是我們的真實感受讓理解成為可能,而非一套固定的、政治正確的思維或觀點。

我發覺社工與個案的互動,很像我自己的所學民族學、人類學當中,研究者與被研究者「互為主體」的理念實踐,我們都希望也必須將對方完整的還原、尊重他/她身為一個人的全部特質、特性。即便她在做的是推廣社會大眾理解無家者的工作,她也知道並非要將無家者美化、簡化成社會結構的受害者,才能促成理解,而是要讓他們表述自己真實的感受與處境,理解人人都有成敗,就如同你我一樣,而我們與無家者的差異也沒有想像中的大。

這本書每篇都很短,文字就像作者和讀者在聊天、分享心情,不是很沉很重的報導寫作,推薦給對無家者或貧窮議題初學者或還在門外躊躇的朋友們~
另外,如果喜歡人物故事採訪,推薦另一本書【無家者】,其中也有訪問到社工李佳庭服務的芒草心協會培力的街遊導覽員的故事。書中還有上次活動講者李隆柱阿伯的帥照喔!

理解的路是不能停下來的,對理解有更多理解,在面對不同族群、不同團體上都是能應用的。

長工 容